注重报道国企改革主旋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闽西的改革开放热潮犹如大海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国营企业的改革更是走在一个个浪潮的前头。一个经济专业毕业的 ..
作为福建日报驻闽西地区记者站记者,其任务主要是报道当地的重要新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闽西的改革开放热潮犹如大海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国营企业的改革更是走在一个个浪潮的前头。一个经济专业毕业的记者,特别注重报道了闽西国营企业改革创新的主旋律。 一、掌握方针政策,报道企业活力。改革开放对于国营企业来说,其主要精神实质就是“搞活企业”,而搞活企业的内涵,就是要把企业内部机制、技术含量以至人员的思想意识都进行一番改造和提升,以实现产量增加、质量提升,改变企业原有面貌,为地方经济加速发展贡献力量。 九十年代初期,龙岩地区国营企业的产值、税利是地方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活这些企业就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当务之急,显得十分重要。龙岩地委、行署也在搞活企业中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诸如“放水养鱼”“缓冲带”做法等,都给企业发展内涵创造了新途径。我经过采访就报道过“实行‘资金政策一条龙’服务,积极‘放水养鱼’促进生产发展”和“‘缓冲带’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等全局性报道。这些政策措施的深入贯彻执行后,在部分大中型企业中已有明显改观,有的还十分显著。根据这一最新情况,结合福建日报编辑部开辟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篇》专栏的机遇,我又报道了国营华龙机械厂、永定矿务局、地区空气净化厂、粉末冶金厂和地区印刷厂搞活企业的事迹,题目有“改革分配办法,效益增长二成”“打开厂门的路子宽”“让主渠道唱主角”“改革中转轨变型,多渠道开发产品”“经济承包多奖少罚,报酬形式多种多样”等12篇,占报社《活力篇》专栏文章篇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一九八九年年底和次年年初,我们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其主要内容是调整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同时对效益差的企业实行整顿。治理整顿方针实施之后,各地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出现下降趋势,这个下降数字的实质是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受到限制,原来靠涨价因素获得效益的企业明显回落,这本身是“治理整顿”方针执行的效果及其目所在,然而当时有不认识这一道理的人反而提出:“这样下去经济会成问题”“企业无法生存”等错误观点。针对这一思想,我及时采写了“靠涨价增效益非真功夫,树信心练内功闯出新路”,用龙岩地区工业生产的具体实施分析了治理整顿给局部带来困难的现状及应有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人们的那些错误看法,肯定了地方政府开展“治理整顿”的成效。 二、根据企业特色,进行连续报道。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而动员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进行企业内部改革,调动职工开发新产品适应新市场,是企业内部改革的具体措施。 永定矿务局从事煤炭挖掘事业,煤炭挖出来之后运往外地销售,这是多年不变的企业行为。在这改革开发、搞活企业的新时代,该局领导吃透上级改革开放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在煤炭市场出现困惑的环境中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把煤炭科学地分成块煤、晶煤和粉煤三种,还分出各种等级,按质论价再行销售。在取得一定效益基础上,又组织科研人员将最低等级的粉煤制成群众日常家用、饭店常用的点火蜂窝煤、旅游烧烤煤、火锅碳等系列产品,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把这黑不溜秋其貌不扬的煤炭配上中草药,制成可治疗疾病的药用煤,在国内外医药用品展销会中几度轰动。尤其在1989年秋冬时节法国巴黎世界医药器械博览会上,还成为令人瞩目的畅销货。这些新产品的产值效益较原煤价值增长了几倍乃至几十倍,这不能不说是企业挖掘潜力搞活企业的结果。为了弄清在人们的眼里本来只能烧火取暖的煤炭,在那里却开发成系列产品和药用产品的奥秘,我专程去了永定矿务局,找到主要领导、型煤厂干部和科研人员了解情况,又深入制作现场观察,终于写成“点煤成金”一文,于1991年7月9日在《福建日报》发表,而后又连续报道了永定矿务局“利用科研成果,发展多种经营”和“成立生活服务公司”等。 搞活企业除内部结构、技术提高为主的改革外,外部环境的改革,也是企业改革的一大特色。龙岩地区空气净化设备厂(龙净公司前身)深入开展产品售后服务就是一个实例。这个厂生产的电除尘设备是为其他制造工厂车间除去粉尘,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和确保车间工人身心健康的环保产品。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该厂占据了全国40%左右的销量市场。尽管产品质量如此过硬,他们还从为用户负责的态度出发,认真做好售后服务。他们的办法是建立产品出厂档案制度,产品销往哪里,销售给谁,出了什么问题、派谁去检修等等,都有记载归档,即使没有反馈的单位他们在产品销售一年后也派人主动上门走访。这种售后服务的方法,比起那些只为销售而销售的厂家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得到了用户的热情支持和爱戴,产品信誉也因此而提高。我觉得这是搞活企业的又一新举措、新办法,而且可以让其他企业效仿。于是我几次深入该厂采访,写出“嫁出去的女儿还是要管”和“产品优质畅销,更要实行“三包””等为题,发表在《福建日报》上。 三、注重群众议论热点,为企业深化改革鸣锣。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事情起初都会有不同看法,产生不同观点、争议。例如,1987年地处边远的长汀棉纺厂因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未能不断前进和提高,经济形势多年停滞不前。这时他们请来上海棉纺协会专家和科技人员驻厂辅导,在专家们的传授下连续4年实现利润1253万元,上海棉纺协会根据合同前3年才拿70万元的技术咨询费,仅占全部利润的5.5%。就这件事,长汀上上下下还掀起了一场该不该给上海技术咨询费的争论。为此,我专程来到长汀棉纺厂采访厂家和有关人员,并走访了县委书记。黎梓元书记说:“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县还要学习,还要付学费”,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内部改革。为此我发表了调查报告“一场围绕技术咨询费的争论——发生在长汀棉纺厂的事”一文,平息了争论,统一了认识。 在搞活企业的改革中有的企业前进了,也有的倒闭了,还有一种是既有技术也有产品,但企业就是上不去,是让它倒闭呢还是扶助一把?这也出现了不同议论。连城县传动轴厂就因多年经营管理不善,负债累累,濒临倒闭。但这家企业生产的密封件和传动轴产品质量好,福州、平和、漳浦和永安等县农用车厂都喜欢使用。该厂只因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原辅材料供应困难致使企业勉强挣扎。龙岩地区重工业局获悉这一情况后,派出领导和科技人员,专程驻厂指导并解决实际问题。指挥小组就同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商量资助,地区拖拉机厂借给60万元作为密封材料和传动轴材料购置款,连城县财政局拨款90万元作为周转和技改资金。该厂用这些资金购来原辅材料和发放工人工资,企业从此就活了起来。为了使传动轴厂马不停蹄地不断前行,指导小组还帮助该厂强化内部机制改革,改善分配制度,实行划小核算单位,对个人实行计件承包,把生产好坏同职工收益分配密切结合,从而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其次,还对工人进行内部培训,技术合格者才准许上岗。这样一来,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量大量增加,成本大幅下降。经过近半年努力,当年头4个月的传动轴产量达6339套,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销售收入达185万元,同比增长113%,十年连续亏损企业,头一次出现盈余。当时,我就在《福建日报》发表题为“当“顾问”热心服务——龙岩地区重工业局帮连城传动轴厂起死回生”一文。 遵循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龙岩地区(现为龙岩市)许多国营企业逐步改制成企业集团或股份制企业,这些换了名称的新企业在今天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又做出许多新贡献!(作者系福建日报主任记者,龙岩地区记者站原站长。) |
版权声明:来源注明是龙岩国资协会的稿件,版权归龙岩国资协会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2214人阅读